众所周知,现象认知类题目在国考和省考的面试中都是最为重要的题型之一,但同时也是考生答题时遇到困难较多的一个题型,尤其是在拿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很多考生不知从何说起,不会切题,往往开头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影响后面的发挥,今天我们就来看下下面这类现象认我们该如何表态。
【例】现在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的方式十分流行,推送的消息多是微阅读,有人认为这是阅读的新型方式,也有人不认可这种方式。你怎么看?
【例】目前,政府大力鼓励创新。某高校出台政策,允许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出去创业。对于这一行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说说你的看法?
【例】目前幼儿园引入AI机器人做助教,有人担忧,有人欢喜,你怎么看?
【例】建设书香社会,有人认为应该“设阅读”,有人认为应该“浅阅读”,你怎么看?
考生在看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千万别慌,认真审题,其实题目中已经给了我们明显的暗示了,例如:现在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的方式十分流行,推送的消息多是微阅读,有人认为这是阅读的新型方式,也有人不认可这种方式。你怎么看?在这道题中,题干先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接着有人认为这是创新,也有人不认可,这就说明我们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认为是创新的这些人是从哪些方面看出创新的,比如合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更细速度快便于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比传统的书籍携带方便等;同时也得分析出不认可的人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认可这种方式的,比如微阅读不利于深度阅读的养成、微阅读对于我们阅读的培养作用有限、微阅读内容参差不齐得不到保证等,换句话说,考生需要从连个角度进行看待问题,即好处是什么以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到这,考生已经对这道题的表态方法豁然开朗了,即要求我们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考生再面对这种类型的现象认知题的时候,开篇切题就可以表态为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看待等,接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题干中不同的观点分别尽心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从而形成结构完整的答题内容,在面试中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