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其他议论文来说,申论的文章写作有其特殊特征:其一,为保证作文批改的公平,作文的给分方式更加量化(尤其是主题,具有唯一性)。其二,考官阅卷时间不足,需要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快速进入主题,并且在第一段结尾、每一分论点段落的首句以及最后一段不断点明论点。
对此,华图车老师认为,写好一篇申论文章,相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找准主题,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下面,我们就以2015年天津市考为例,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背景材料4中提到,“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请你从背景材料出发,联系实际,以“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角度新颖,主题正确、集中;
2.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流畅;
3.字数在1000字左右。(45分)
(一)主题点拨
1、题干中“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指的是要提升国人的公共意识,需要人人也即大家的努力。
2、以“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为题,属于特指中切口类的给定观点类的,也就是文章的第一段要先介绍“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的意义。
3、通篇材料读完,我们发现有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旅游陋习、没有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等问题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国民素质低下,缺乏公共意识。
综上所述:文章写作必须围绕涵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提升国民素质来展开。
(二)写作思路
文章写作可以分两种思路:
第一种: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题目中的“关乎”更多的体现的是意义,所以整篇文章可以来重点论述涵养公共意识的意义。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对提升国家形象有好处;对完善社会管理有好处;以及对个人的发展也有好处。
第二种:
材料中罗列了很多事例来说明,现在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公民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意识、旅游陋习等问题,这些都是处在社会当中的个人的行为导致的,因此要达到“人人相善其群”,必须要人人来行动,解决好我们在涵养公共意识方面的问题,方能达到提升的国民素质的目的。
(三)范文详解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诗人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句话看似简单,确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影响着周围人的生活,每个人的活动都不能以妨碍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称之为公共意识,这种意识关乎每一个社会的个体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的输出国。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伴之而来的是公园绿地上“随便”之人频现,地铁公交上“大嗓门”云集,排队加塞、赤胸袒膊、争抢拥挤者更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流传到国外的中国人的旅游陋习...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本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国人公共意识的缺失。如何加强国人公共意识是涉及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议题。
首先,涵养公共意识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近年来,养宠物盛行,拥有一条听话的狗狗,一定会迎来邻居羡慕的眼神。但是,如果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来一场狗狗“大合唱”,你会作何感想?在任何时候,自由都不是为所欲为,自由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妥协,这是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基础。现在民众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意识,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用法律来约束个体的行为,从而保证社会其他个体的权益,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上涵养民众的公共意识。
其次,涵养公共意识离不开学校教育。文化经典遭笑场,并且贯穿全剧,体现了时下年轻人传统文化的缺失,缺少必要的艺术礼节,是对艺术的不尊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对传统文化一些约定俗成的仪式达成认可,使艺术得到最好的尊重与诠释,在这个过程中涵养自身的公共意识,避免因自身的认识不足给文化其他人带来困扰。
最后,涵养公共意识提升自身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个人行为在公共场所是有边界的,而且这种边界不会因为任何所谓的个性、艺术,或者节日活动就会有所改变。遗憾的是一些人往往逾越边界,把原本应该限定在私人领域、小范围特定领域的行为活动,放大到了公共场所,影响到他人。如贺某顶“僵尸妆”出现在地铁上,引起众人恐慌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在实现自由的同时不能影响到别人的权益,否则就会收到惩罚。
涵养公共意思,关乎人人的利益,需要人人的努力。你我他是受益体也是付出体,只有你我他都严格遵守社会制度,涵养自身的公共意识,重塑我国成为礼仪之邦不久就会实现。
(编辑:沈北华图02)